腎臟 病 第 二 期 會 好 嗎

為什麼台灣被稱為洗腎王國?在台灣,已有200多萬慢性腎臟病患,洗腎人數到去年更是超過9萬人,再創歷年新高。根據健保署公布2019年10大最燒錢疾病,慢性腎臟病位居榜首,可見護腎已是國民健康課題。

慢性腎臟病患者要逆轉「腎」,關鍵就在於飲食。想要減輕腎友負擔、增強腎友體力該怎麼吃?

早安健康邀請到萬芳醫院腎臟科鄭仲益醫師,來跟大家分享慢性腎臟病飲食5大守則!

是否有蛋白尿?醫師教你判斷腎功能是否亮紅燈!

醫師說明,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有結構或功能性損傷長3個月以上,依腎絲球過濾率、也就是腎臟功能指標程度,可將腎臟病區分為5期階段:

  • 慢性腎臟病第一、二期:屬於輕度,通常合併有蛋白尿、血尿症狀
  • 慢性腎臟病第三、四期:屬於中到重度慢性腎臟病,開始出現水腫、高血壓、貧血等症狀
  • 慢性腎臟病第五期:屬於慢性腎臟病末期,腎臟功能僅剩正常人的15%以下,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準備進入透析階段

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需要注意的症狀有「泡、水、高、貧、倦」,若出現以下合併症狀,都不要輕忽,請盡快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 泡:尿液是否有泡沫。泡沫超過 30 秒還沒消失可能是「蛋白尿」,尿液偏黃則可能是血尿。
  • 水:水腫
  • 高:高血壓
  • 貧:貧血
  • 倦:疲倦

慢性腎臟病飲食5大守則,讓你吃得好也吃得巧!

若檢查腎功能出問題,就一定等於腎衰竭、需要洗腎嗎?其實不然,只要有半個健康腎臟,就能支援全身。

即使腎功能有受損,腎友只要透過飲食加以控制,要進到5期就還有一段非常遙遠的距離,以下提供腎友們慢性腎臟病飲食5大守則,可有效維持腎臟功能、減緩慢性腎臟病進程。

腎臟病飲食原則 1:低蛋白飲食

醫師解釋,人體在分解蛋白質的同時,會產生尿素等代謝廢物,而腎臟的工作就是將這些廢物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因此,蛋白質攝取過量或攝取過少,都會造成腎臟的負擔而影響健康。

根據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慢性腎臟病患的蛋白質攝取量建議約為正常人蛋白質攝取量的一半, 約 0.6~0.8 公克/公斤體重/天(腎友們實際攝取蛋白質的限制量請須依自己的身體狀況並諮詢營養師)。

請記得只是蛋白質「攝取量」的限制,也就是 「少吃」,並不是不能吃。慢性腎臟病飲食必須吃對也吃得剛剛好,才不會造成腎臟負擔。

為了避免腎友營養不良,也讓蛋白質更有利用效率,建議慢性腎臟病患在有限的蛋白質攝取中, 要選擇「高生物價值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而「低生物價值蛋白質」含量高的植物性食物,就儘量少吃。

  • 高生物價值蛋白質食物:如肉類、魚類、蛋類、奶類…等
  • 低生物價值蛋白質食物:如豆類、種子、堅果類…等

腎臟病飲食原則 2:減少蛋白質,仍要攝取足夠熱量

承接上述的第一點低蛋白飲食,醫師也指出,就算減少蛋白質攝取,人體一日所需攝取的熱量也沒有減少,因此低蛋白飲食不應該造成體重減少。一般給腎友的建議是:未滿60歲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要攝取每公斤體重35大卡的熱量,而60歲以上的腎友則需攝取每公斤體重30大卡的熱量。

一旦慢性腎臟病患熱量攝取不足,身體為了補充熱量,就會開始分解蛋白質來維持體重,造成代謝廢物增多,更加重了腎臟的過濾負擔,營養也無法充足攝取,接續會造成腎友體重下降、持續消瘦、體力不佳, 抵抗力下降等問題。

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腎友,在減少攝取蛋白質之餘,也要確保熱量足夠。前面提到慢性腎臟病建議攝取低蛋白質飲食,準備方向可朝蛋白質含量低、又可提供高熱量食物,像是糖、植物性油脂、低蛋白質的澱粉類。

低蛋白質又高熱量的料理例如:

  • 吐司抹上果醬
  • 油脂煎烤鮭魚或裹粉油炸
  • 勾芡料理

另外,醫師也建議腎友,可透過有精準配方的腎臟病專用營養品來當作飲食準備的得力助手。讓為三餐該吃甚麼而煩惱不已的腎友們,多一項相對安全又標準的飲食選擇跟搭配。

腎臟病飲食原則 3:吃的食物要低磷

除了蛋白質的攝取需要留意,醫師也表示,慢性腎臟病患飲食都要吃低鈉的食物,因為鈉、磷、鉀都必須經由腎臟代謝。當腎臟無法排出過多的磷時,會造成血管的鈣化以及骨質病變。

醫師建議,慢性腎臟病飲食需留意避免攝取磷含量高的食物,例如:

  • 糙米飯
  • 全麥製品
  • 動物內臟
  • 濃湯
  • 汽水

腎臟病飲食原則 4:吃的食物要低鉀

醫師指出,吃太多鉀含量過多的食物,造成鉀無法排出體內時,血液中的鉀離子濃度升高,可能會出現心臟方面的問題。慢性腎臟病飲食,請避免食用鉀含量高的食物,如:

  • 哈密瓜
  • 芭樂
  • 菠菜
  • 空心菜
  • 濃湯
  • 運動飲料

腎臟病飲食原則 5:吃的食物要低鈉

醫師提醒,若不限制鈉(鹽分)的攝取,高血壓會使腎臟功能惡化,更不利於水分和鹽分的代謝,因此腎友們要避免吃得太鹹,需要減少醃漬煙燻食品攝取並少使用佐醬。常見鈉含量高的食物包含:

  • 紫菜、海帶
  • 加工類食品
  • 各種調味料與醬汁

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腎功能已經大不如前,除了飲食中蛋白質要控制之外,鈉、磷、鉀攝取量當然更要控制。

慢性腎臟病友逆轉腎,從飲食做起沒負擔!

「怎麼簡單吃?怎麼準備才標準?飲食如何控制?」是慢性腎臟病友們常會問的問題。的確,慢性腎臟病患的飲食限制是所有慢性疾病中最繁雜的,吃得營養是腎友與家屬最大的難題。

因此醫師也建議,平時可使用專用營養品作為慢性腎臟病飲食的輔助角色,精準攝取腎臟病所需要的基礎營養素與礦物質,調整精神與體力。

想要逆轉腎,就必須從有品質的飲食生活做起,牢記慢性腎臟病飲食的5大守則,並搭配適量慢性腎臟病營養品的補充,便可獲得精準營養,減輕腎友負擔,增強腎友體力,也讓腎友吃的輕鬆又健康!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定義為腎臟功能受損且歷經3個月仍無法恢復。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病病人,或是長期高鹽飲食、有抽菸酗酒不良習慣者,有較高的機率罹患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一共分成5個時期,各時期搭配的治療方式和藥物也不相同。本文將一一介紹慢性腎臟病5個階段的症狀,以及各個階段會使用到的藥物。

慢性腎臟病用藥原則

慢性腎臟病的藥物治療著重兩個層面:第一是如何使用藥物減緩殘餘腎功能下降,第二是如何適當使用藥物,以避免殘餘腎功能惡化,以及產生藥物副作用

國內外臨床研究發現,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簡稱 ACEi)、第二型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ARB)、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維生素 D、重碳酸鹽等,對於減緩糖尿病、非糖尿病的慢性腎臟病病人腎功能惡化,及降低蛋白尿方面較有效果。(延伸閱讀:腎功能指數怎麼看?腎功能指數異常,是腎功能不好的警訊)

另外,臨床常使用的藥物,有些可能會造成已經損傷的腎臟功能更加惡化,如口服降血糖藥、非類固醇消炎劑、第二類環氧化酵素抑制劑、史他汀(Statins)類藥物、抗微生物製劑、肌肉鬆弛劑、顯影劑等等。這些藥物若是用在慢性腎臟病病人身上,大多需要調整劑量,甚至在腎病晚期會建議禁用,否則可能會促使殘餘腎功能惡化,或是產生不良的副作用。

慢性腎臟病第一、二期

症狀

病患在慢性腎臟病第一、二期時,腎臟功能仍有正常人的60%以上,少有臨床症狀,但可經由尿液或血液檢查得知有血尿、蛋白尿或腎功能異常。

藥物

類固醇是特定腎臟病重要治療方法之一,與腎臟病的惡化無關,病患應避免自行調藥或停藥。如果病患本身有糖尿病,醫師可能會使用胰島素、Pioglitazone(降血糖藥物),或Linagliptin(口服控糖藥物)幫忙控制血糖,因為血糖過高會導致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影響腎臟血流量,造成腎功能下降。(推薦閱讀:胰島素注射衛教:注射部位、步驟與胰島素保存須知)

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血糖值,應控制飯前血糖低於110 mg/dl,飯後血糖低於140 mg/dl;糖化血色素應低於7.0%。

高低起伏的血壓也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所以同時有高血壓的患者一定要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理想的血壓應控制在收縮壓低於130mm/Hg ,舒張壓低於80mm/Hg,記得不可擅自調整藥物劑量,如有問題應與醫師討論。

腎臟 病 第 二 期 會 好 嗎

慢性腎臟病第三、四期

症狀

慢性腎臟病的病患到了第三、四階段時,腎臟的功能只有正常人的15~59%,除了會有泡沫尿,還有以下4種症狀:

1. 貧血

腎臟製造的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以下簡稱EPO)缺乏,會引起貧血,導致疲累、虛弱、頭昏、性功能減退。

2. 高血壓、高血脂、血管硬化

嚴重蛋白尿會引發高血脂;腎臟組織與血管受損,會引起高血壓、血管硬化。

3. 水腫及心衰竭

水分蓄積容易造成肢體浮腫與心臟衰竭,病患也會出現如體重上升、走路會喘等徵兆。

4. 骨頭酸痛、皮膚癢

由於腎臟無法將體內的電解質由尿液排出,使體內鈣、磷不平衡,因而導致骨頭病變及皮膚搔癢。(延伸閱讀:慢性腎臟病飲食關鍵:低磷鉀鈉低蛋白)

藥物

貧血症狀可由醫師處方注射人工合成EPO與鐵劑來改善,不可自行服用補血製品,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為了預防腎骨病變,除了限制攝取含磷量高的食物外,病患的飲食中也要配合服用磷結合劑,降低磷質的吸收並補充鈣質,若有補充鈣片,則須由醫師處方給予正確劑量。

要預防水腫、水分蓄積,除了避免喝過多的湯汁,及減少鹽分、味精的攝取,醫師會酌量使用利尿劑,以減少水分蓄積。(推薦閱讀:腎臟病患怎麼吃:掌握低蛋白飲食要點運用食譜)

腎臟 病 第 二 期 會 好 嗎

慢性腎臟病第五期

症狀

慢性腎臟病發展到第5階段時,病患的腎臟功能只剩不到 15%,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症的症狀,例如沒食慾、嘔吐、營養不良、心臟衰竭、肺水腫、走路呼吸急促、意識障礙等。當病患出現尿毒症,且血中肌酸酐大於8.0~10.0 mg/dl 時,病患就需要接受腎臟替代療法,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臟移植手術。(同場加映:什麼情況需要洗腎?5個慢性腎臟病常見 Q&A)

藥物

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洗腎病患應配合醫師處方按時服用以下藥物,以防發生併發症:

  • 磷結合劑:減少腸道吸收磷的量,包含碳酸鈣、醋酸鈣、氫氧化鋁、檸檬酸鐵、碳酸鑭,但可能會有脹氣及便祕等副作用。
  • 活性維生素 D3:促進腸道吸收鈣、治療副甲狀腺功能亢進,依據血液檢查結果決定口服或靜脈注射給藥。副作用有:高血鈣、高血磷、偶有發疹現象。
  • 維生素:補充透析時流失的水溶性維生素。
  • 貧血:腎衰竭會引起貧血,就需要補充減少的EPO。
  • 鐵劑:注意體內鐵含量,避免缺鐵性貧血,同時促進EPO的造血效果。
  • 降血壓藥物:體內水分積存過多,會造成洗腎病患高血壓,因此在透析時可調整體重,來控制血壓。
  • 降血鉀藥物:洗腎病患的血鉀若高於6mEq/L以上,除了選擇低鉀食物,還必須服用降鉀藥物。
  • 抗凝血劑:在血液透析療法中用來防止血液凝固。
  • 抗組織胺藥物:止癢或改善鼻炎。

【推薦閱讀】

  • 腎臟病藥物知多少?(一)常見腎臟病藥物簡介
  • 腎臟病藥物知多少?(三)高血磷用藥磷結合劑
  • 泌尿健康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腎臟病二期會好嗎?

▍ 第二期:輕度慢性腎臟病 張瑞廷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初期應規律用藥治療,避免自行停藥;此外,也要特別留意控制血糖、血壓狀況,同時維持規律運動與作息,在控制良好的狀況下,腎臟功能仍有恢復正常的可能性。

腎臟病第二期要吃藥嗎?

絕對不可以,如果已經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第二期的患者建議每半年定期追蹤一次腎功能;若已經到達以上者,請定期回門診追蹤,絕對不可以購買成藥,避免加速腎功能的惡化。

腎臟病第一期會好嗎?

此階段不有明顯的症狀, 但排尿型態可能出現夜尿、多 尿、血尿、蛋白尿,也因為沒有 明顯症狀而忽略繼續追蹤及治 療。 初期腎臟病可由尿液、血液 或病理組織檢查,正確診斷出 因,若能得到的治療,病情可 獲得控制,腎臟功能有可能恢 復。

腎臟病第三期會好嗎?

除非是急性腎衰竭,否則慢性腎臟病就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無法治癒,沒有特效藥。 而是針對病因、病況選擇適合藥物來控制與減緩腎功能衰退進度。 不同腎臟病,病程進展速度不同。 例如先天性多囊腎,可能二、十年後腎功能才衰退;但是像新月型腎絲球腎炎(快速進行性腎絲球腎炎)可能在數週或數個月之後即演變為尿毒症。